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商学院之一,历经百余年风雨,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其前身可追溯至 1909 年的铁路管理传习所,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三大国际认证、多学科协同的顶尖商学院。近期,中国MEM教育网《院长谈》栏目特邀专访了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书记、副院长李红昌教授,深入探讨学院的发展历程、MEM 项目的特色定位,以及对未来人才培养的展望。
PART.01
百年经管传承:
从铁路管理到全球一流商学院
李红昌教授介绍,北京交通大学因铁路而生,由管理起家,其经管类学科自学校创建之始便奠定了重要地位。1996 年,学校整合经济学院、工业与建筑管理工程系、物资管理工程系成立经济管理学院,开启了学科融合发展的新篇章。2011 年,学院获批成为教育部首批试点学院;2018 年起,稳居 Eduniversal 全球最佳商学院中国大陆前 10 名;2021 年,更以 “一年连过三大国际认证” 的成绩,跻身全球前 1% 商学院行列。
学科实力方面,学院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 4 个一级学科,其中 3 个学科入选 A 类学科,产业经济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近 300 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参事等顶尖学者,形成了国内同类院校中规模最大的师资团队。
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学院年均科研经费近亿元,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并通过 “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 等高端智库,为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其社会服务覆盖 200 余家企事业单位,与 100 余家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培养了大批经世之才,如中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开创者许靖、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等。
PART.02
MEM项目:
工科优势与管理智慧的深度融合
针对工程管理硕士(MEM)项目的定位,李红昌教授强调,学院依托北京交通大学的工科优势,将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 “懂技术、精管理” 的复合型领军人才。目前,MEM 项目设置四大研究方向:
1.土木工程管理及其数智化:聚焦土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结合人工智能、BIM 等技术,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2.信息工程管理:以信息系统开发为核心,探索大数据、区块链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创新应用。
3.工程安全与韧性管理:关注工程安全系统规划、风险管理及韧性提升,助力城市与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
4.智慧物流工程管理:融合供应链 4.0 与人工智能,研究智慧物流系统优化与决策支持。
在培养方式上,学院采用 “理论 + 实践” 双轨模式:
课程设置突出工程性与实践性,涵盖项目管理、工程经济、智能技术等模块,注重案例分析与现场研究。
师资团队由兼具理论深度与行业经验的教授领衔,部分教师参与国家造价管理规范制定,主持国铁集团、住建部等重大课题,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前沿接轨。
实践环节包括企业实习、科研项目及学位论文,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PART.03
2025 招生政策:
多元选择,赋能未来
对于2025年MEM 招生,李红昌教授表示,学院将延续 “精准化培养” 理念,为不同职业背景的考生提供灵活选择:
研究方向:考生可根据兴趣与职业规划,在四大方向中任选其一,或跨方向选修课程。
培养模式:非全日制学生可选择周末班或集中班,兼顾工作与学习。
招生政策: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鼓励具有工程技术背景或管理经验的人才报考。
对意向考生,李红昌教授寄予厚望:
“备考之路需要坚定信念与持续努力。选择 MEM,不仅是追求学历提升,更是对职业发展的长远投资。希望同学们在北交大不仅收获知识,更能培养系统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成为引领行业变革的推动者。”
李红昌教授(右)与中国MEM教育网记者刘佳睿(左)合影
PART.04
展望未来:
打造引领中国产业发展的商学院
谈及学院未来规划,李红昌教授指出,学院将以 “贡献商学智慧,培育领军人才,造福经济社会” 为使命,持续深化 “交通特色 + 学科交叉” 战略:
学科建设:强化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布局数字经济、金融科技等新兴领域。
国际合作:拓展与全球 “三皇冠” 认证商学院的联合培养项目,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社会服务:依托高端智库平台,为国家交通强国、“双碳” 战略等重大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从 “铁路管理传习所” 到全球一流商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用百年传承诠释了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的精神。在李红昌教授的带领下,学院正以 MEM 项目为支点,推动工程管理教育创新,为中国产业升级输送兼具技术深度与管理高度的复合型人才。正如李红昌教授所言:“我们不仅培养管理者,更在塑造未来产业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