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考生张同学
1. 精准定位:
从“迷茫”到“清晰”的职业锚点
在华东理工大学MEM职业导师的引导下,通过与职业成长营两位老师的沟通,发现了自己过去未曾注意的优势——比如在数据分析与团队协调上的双重潜力。
导师结合MEM的培养方向,通过分析某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让我意识到管理不仅是流程优化,更需要平衡技术、成本与人性化需求。这种视角的升级,帮助我重新规划职业路径,明确了向“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发展的目标。
2. 行业洞察:
打破信息差,看见未来趋势
咨询过程中,导师分享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新能源行业崛起等前沿趋势,并分析了MEM毕业生在这些领域的典型晋升路径。这让我意识到,职业选择需要更关注行业5-10年的发展潜力。
3. 行动指南:
从“规划”到“落地”的可行策略
最让我惊喜的是,咨询并非止于理论建议,而是给出了具体的行动清单:比如如何结合当前岗位积累项目管理经验、哪些资源可提前对接。导师还提醒我避免“完美准备再转型”的误区,鼓励我通过MEM课程的小步实践积累经验。这种“战略+战术”的指导,让我对职业转型的信心大增。
职业咨询像一面镜子,既照见我的盲区,也折射出MEM平台能带来的可能性。现在的我,不再焦虑于“该往哪走”,而是更专注于“如何走好下一步”。
职业导师刘老师
作为职业导师,今年参加华理MEM项目职业成长营,分享三点感悟。
01、另辟蹊径,价值深耕——国际视野下的职业突围
从小伙伴们对中德MEM项目的热烈关注,深刻体会到当下(国内职场内卷、机会稀缺)的环境里,积极拓宽视野、探索国际化的职业路径已不再只是“备选”,而是一种极具价值的主动战略。
它不仅是“走出去”,更是通过整合国际优质资源与培养系统性思维,在更广阔的平台进行个人价值的深度挖掘与重塑,为长远的职业发展开辟新的增长极。
02、转型核心——从关注“事”到赋能“人”
从技术走向管理的关键跨越,其核心在于思维方式的转变——“管人”先于“理事”。这要求我们主动放慢对纯技术细节的执着,转而提升对人的关注度:敏锐洞察团队成员的个体差异、深层次需求与职业期待。
管理的艺术在于“差异化激励”,需像园丁培育不同花木,依据各人特点精准施策(如提供发展空间、认可成就、提供指导等),激发潜能,凝聚人心,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团队自驱与合力。
03、向上管理——借势共赢,彰显价值
职业转型期,“向上管理”并非功利技巧,而是实现多方目标协同的智慧策略。关键在于:将个人发展诉求、团队成长目标与组织的战略方向进行有机编织,寻求最大公约数。
思考的核心应是:“我如何通过支持并推动领导核心目标的达成,来同步实现团队成就与个人价值的跃升?”
这需要跳出本位视角,理解上级挑战与压力,主动贡献解决方案,在成就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自然地“做高光”、积累信任与口碑,构筑稳固的个人职业价值护城河。
即刻申请
2025第四批次:2025年7月26日(周六)
成长营活动地点:腾讯会议(线上)
系统报名截止:2025年7月16日
7.26周六
华理MEM职业成长营
第四批职业成长营
1.登录华东理工大学MEM官网,注册“职业成长营”填写背景审核材料。
2.等待材料审核,重新登录“职业成长营”在线申请系统,查询背景审核结果。
扫描二维码注册申请
申请者登录华东理工大学MEM官方网站http://mem.ecust.edu.cn 在官网首页点击“职业成长营申请通道”。
或者直接登录华理MEM职业成长营报名系统
https://bsapply.ecust.edu.cn/user/login/mem/85 进行网上注册申请。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