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下午,由全国工程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指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五届全国MEM项目招生巡展”隆重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应邀以直播形式,与清华、北大、北航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共同亮相第五届全国MEM项目招生巡展。华东师大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执行院长何佳讯教授在线介绍了华东师大MEM项目的背景、定位与优势、教育理念和培养体系。招生负责人彭玉鑫老师在线答疑,通过腾讯会议实时解答同学们有关申请报考的相关问题。
首席技术官MEM项目的定位与优势
活动伊始,何佳讯教授从华东师大首席技术官学位培养项目创立的时代背景、定位与优势等方面介绍了华东师大MEM的开创性工作。他指出,华东师大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的创立背景可以用三点来概括:“时代的馈赠”“院士的基因”“教育家的情怀”。
“时代的馈赠”。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确立了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战略,这涉及到我们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对高等教育的改革。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的项目是希望在科技人才的培养上作出新贡献。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是,2021年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实施了一系列卓越育人的改革和创新,我们的项目是学校整体卓越育人工作的行动。今天对于科技人才、科技型战略企业家的培养特别重要,华东师大CTO学位培养项目契合我们国家的发展需求。
“院士的基因”。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是在华东师大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旭红的领导下创立的。钱旭红院士在长期的科学研究、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方面做了大量卓越的工作,他特别重视并强调“如何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提出通过“人和技术的协同转化”来改变和推进,这是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的使命。我们科技人员手中握有很好的技术,但是很多时候难以实现其社会应用价值。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21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我国发明专利许可率、转让率分别为10.4%和7.4%,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22.8%。
“教育家的情怀”。钱旭红院士在接受《教育家》采访时提到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如何能够更好地支撑国家对于创新需求的发展。他认为,创新的载体是创造型人才,核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思维教育应该超越知识和技能。从教育的角度有很多需要做的地方,比如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受到了传统的观念、习惯和体系的影响,对于人才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是不够的。我们学院用切实的行动来回答“钱学森之问”。当创新成为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成为国家的竞争力时,应该如人才培养上切切实实地改变观念、改变思维、改变教学培养的理念和手段。以上三点就是我们首席技术官MEM项目创立的背景。
在谈到项目定位和培养目标时,何佳讯教授将项目的定位简单概括为两点。第一是培养高管和未来的高管。硕士专业学位的传统定位是培养职业经理人,面向中层管理者培养定位。我们学院的项目是培养高管和未来的高管,超越中层管理者层面。很多学员担心,即便考上了这个项目,也不一定成为高管。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就是要培养学员在没有成为高管之前,就具有高管的思维、高管的理想和愿景,有生涯晋级的长远考虑。这样的培养有助于培养人才的目的性价值,而不是局限于工具性价值。所以我们项目的课程体系和资源配置跟常规的硕士专业学位安排是不同的。
第二个是为解决重大问题或者重大管理问题的导向。在传统上,管理类专业考虑很多的是职能性和技能性问题,而不是重大问题和战略问题。但是今天企业和组织的生态变化和发展目标提出了新挑战。传统的企业组织是有边界的,在互联网、物联网、超链接的环境中,企业是没有边界的。很多问题不是一个具体的职能问题,而是企业、产业和社会协同发展的重大问题。所以我们学院MEM项目开设和培养的理念是希望学员在接受我们的教育之后,能够有勇气、有能力应对重大挑战,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能够实现职业生涯更好的发展,最终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终极的幸福感。
学院概况、教育理念和培养体系
在介绍了时代背景和学院定位的问题之后,何佳讯教授又介绍了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的总体概况。
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是在钱旭红院士的领导下创立,是华东师大的教学科研实体机构,同时又是华东师大的超级学院,联合学校生命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医学与健康研究院、体育与健康学院、信息学部、亚欧商学院、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等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源和力量联合开展教学和专业实践工作,为改变和解决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作出贡献。
上海国际首席技术官学院的学科定位,是倡导建立“科技商学”,也就是把科技和管理、技术和商业化的知识体系交叉融合。学院由院士领衔,这成为整个教学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力量。学院在教育创新体系、产教融合体系、组织体制方面也都有着很明显的优势。
在教育创新体系方面,学院建立了双金字塔卓越育人体系。第一个金字塔是学院的T3卓越育人逻辑。顶层的T(Thinking)是指首先要改变思维,改变传统的机械线性思维和应试教育思维,着力提升学员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我们的教育改变管理者的思维。中间层的T(Tower)是指塑造管理者的格局,要有高站位和高格局,着力提升高管的创新领导力,洞察未来的战略领导力,引领企业的发展和长期的进步。底层的T(Technology),就是以科技产业作为基础,培养学员成为扎根科技产业的专家。这三个“T”交互影响,这样的整体培养理念贯穿所有的课程设计。
第二个金字塔是学院的学位教育结构。我们学院拥有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学位教育体系。本科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定位智能商业交叉方向;硕士是以工程管理硕士学位为核心,包括首席技术官方向MEM项目、应急技术与管理方向MEM项目、重大项目管理方向MEM项目,都体现了学院的新培养理念,即“技术的高度+管理的厚度”,以人才思维和能力的交叉合力,形成整合效应、互补效应、叠加效应。此外,学院还创立了二级学科博士点“技术与创新管理”专业。学院在人才培养中倡导“双精神”引领,即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融合。它们有许多共同点,包括理想和情怀、使命驱动、创新能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我们缺的是两种精神融合的人才。只有科技专长和科学家精神,缺乏企业家精神,往往无法实现技术的巨大价值;有企业家精神但是缺乏科技专长和科学家精神,无法创造科技驱动的创新价值。
华东师大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以“首席技术官”(CTO)的最核心要素“技术+战略+管理+创新领导力”为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为“4+X”的结构。“4”为CTO核心知识能力系统的四大模块:思维逻辑、高管能力、技术转移和商业方法。“X”为产业技术前沿提升模块。目前根据华东师大理工优势领域,确定两大方向,分别是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超限制造,它们面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和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4+X”的体系逻辑延伸到应急技术与管理方向、重大项目管理方向。
学院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学院积极服务学校世界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创新性地落实学校卓越育人工作计划,聚焦产教融合与学科交叉融合,统筹校内外、国内外资源,实施“三导师”制。由两院院士领衔,全校科技商学、工程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化学工程等)和科技人文名师组成导师和教学队伍,还联合世界名校师资、同时聘请知名科技企业高管担任产业导师和客座教授。
支撑创新教育的产教融合基地
学院建立了八大产教融合基地,拥有开放的教学实践生态体系。重点面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和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打造“科技创新全链生态服务平台”,构建依托于教育联盟和联合培养基地的开放生态体系,围绕创业机会、商业模式、创业孵化、创业落户、战略发展、知识产权、创业融资、上市辅导、社群圈层、教育培训等十大业务板块,联合产业合作方和导师资源,服务于学员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创业。
产教融合基地为学院提供了优秀的产业导师资源。产教融合基地有六大功能:联合课程开发、学员实践基地、高管项目合作、资源能力互补、横向课题合作、社会智库服务等,能够给学员提供生涯晋级的平台和技术转移的实践基地。学院提供平台和相关资源,支持学员技术创业。
何佳讯教授最后强调,华东师大MEM项目是践行学院的使命“通过人和技术的协同转化实现科技的社会价值”。在新时代和世界新格局背景下,华东师大MEM项目致力于培养和提升技术管理者的思维、能力和格局,促进科技人才的全面自由发展,帮助技术管理者找到自己生涯晋级的目标以及生命发展的终极意义。
欢迎广大考生选择报考华东师大MEM项目!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MBA教育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MBA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MBA教育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不保证向用户提供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该外部链接指向的不由本网实际控制的任何网页上的内容,本网对其合法性亦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您的每一个有效信息都至关重要
服务热线:010-8286 3124